第 140 章 番外1 商,殷商

【商,一个被包裹在迷雾中的王朝。

它在很长的时间里,都只在周朝流传下的部分典籍中口耳相传,靠着纣王和《封神演义》在大众心中留下第一印象,再因为各种翻案癖和阴谋论爱好者的言论,被抹上新的奇葩色彩。】

孔丘放下了手中的竹简。

人高马大,双眼炯炯有神的山东大汉看向了那神出鬼没的天幕。

又是后世人的言论,被那热衷于玩弄人心的鬼神投放了过来。

他停止了授课,示意自己周边的弟子专注聆听那光幕的声响——让他看看后世人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。

翻案……纣王怎么还能被翻案?像它诟病过的被什么互联网大众吹捧上天洗白过头的隋炀帝“杨广大帝”那样吗?

他眯起了眼,回想起后世人曾经讲过的后世隋唐两朝的故事:那位唐太宗文皇帝实在是冤枉,好好的贞观之治,愣是被无知者玷污抹黑,分出了大半功劳归到一个暴君身上。

性格向来直来直去甚至称得上刚烈的孔丘,当时甚至被气到忍不住拔剑破口大骂。若是那些抹黑者就在他身前,恐怕他会直接开始和对方“辩论”,以(物)理服人。

而现在——对周朝的评价是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,对周公满怀敬意的孔子,同样寒意森森拔出了自己腰侧的宝剑。

后世人最好不要玩同一出把戏,贬周公而尊商纣。

他面色有些不善地如是想着。

【在他们口中,商纣可以摇身一变,成为解放奴隶具有超远眼界试图建立封建制度反被西周小人背刺,可惜步子迈太大不然能够成功的一代圣君。】

……入。

饶是孔子这般“孔武有力”最好的写照的人物,在真正听到这种话的时候,握剑的手都是一抖。

把那些癖好奇怪的后世人想简单了,他们不仅贬周公,他们是上来直接就把整个周朝给贬了啊!

子路的震撼远比孔子直接得多,他本来就是孔门最坦率直接的那个:“这不荒谬吗!”

“请问后世人是不是有什么脑中顽疾啊!”

他真情实感地发问。

【妲己可以套皮妇好人设,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大祭司女中豪杰。“一双眼光射寒星,两弯眉浑如刷漆;如同天上降魔主,真是人间太岁神”,好一个能让金丝雀帝辛依偎的宽大肩膀!】

施耐庵一口薄酒直接喷了出来。

《水浒传》原文作者面色苍白地朝着天幕,颤抖着举起了自己的手指:“这,这,这句话是可以这样胡乱运用的吗!”

那是他用来写武松的啊,他好好一个打虎英雄的描述,怎么怎么——!

施耐庵深吸了一口气。

文学家出色的文字联想力,此刻在作者本人并不想使用的时刻被不自觉的调用:武松魁梧身形的妖艳美人妲己……金丝雀……被前者宽大肩膀揽着的一脸柔情的纣王帝辛……

“……呕,

——yue”

?_[(,

双手紧紧抱住自己多事的大脑,情不自禁干呕起来。

快,快住脑啊啊啊啊!

【而实际上,随着考古证据的增多,商王朝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一个小角。

诚然,假如让一位战国时代的思想家——比如孟子或者荀子,亲身访问商朝的话,他的所见所闻将会彻底颠覆他从史书上得来的认知。

但是也绝不会像某些癖好奇怪的人所构想的那样,晚商反倒成了最美好的时刻。

它留下了众多的遗址、文物,留下了后世人颠覆性的认识,更留下了累累白骨。】

被特意点到的两位大家,同样放下了手头所有的事情,饶有兴致的看向了天幕。

商……后世人觉得的,商的真面目,到底是什么呢?

光幕缓缓开口。

【我们来举个最直观明显的案例。

很多人在高中的时候,都有学过王安石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,其中有一段,介甫是这样说的:

“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,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”】

王安石愣了一下。

当初因为后世人那番话,他的改革推行得倒还算顺利。最起码司马光是没那个颜面和他公开辩驳了。他很早就辞去了官职,一个人闷在家里不问世事专搞学术。

甚至连他原本写得好好的《资治通鉴》,都因为后来唐朝篇后世人的破口大骂,批判他写史寡德,掺杂了过多的个人私情和虚假描写,而不得不狼狈地开始重新修改。

唔,反正王安石私下揣度了一番,觉得他是不敢再干出比如“将武则天杀女写得绘声绘色,好像自己就在床下听墙角见证了全过程似的”这样的事情了。

毕竟虽然王安石不会跟他计较些什么,但对他未来的割地行为十分不满的赵顼,以及向来小心眼将党争贬谪之仇记得死死的章惇,若是发现他还是“死性不改”的话……

嗯,后世人那样犀利的评价,恐怕就要通过他们之口流传史册了吧。

在这种情况之下,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《答司马谏议书》,这种一看就是司马光原本未来上和他就变法问题争吵的书信了。

不过盘庚迁殷这样的典故,只要是读过《尚书》的文人,当然是都知晓的,因为其中就有专门的《盘庚》篇。而不少史家也夸耀过这位“圣王”:

“行汤之政,然后百姓由宁,殷道复兴。”

王安石缓缓将自从天幕出现后,他又重新看了一遍的《史记》中的评价道出。

在儒家学者看来,这是一位合乎“三代圣德”的贤王明君。

而后世人似乎也赞成这一点。

【——听起来就是特别果断、英明,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个中兴之主模板的明君是吧?

《尚书·盘庚》中对他的迁都讲话是这样记录

的:】

“古我先王,

亦惟图任旧人共政……”

从前我们的先王,

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……

有记性好,熟读《尚书》的文人已然下意识开始背诵起来——盘庚篇的行文,哪怕是在《尚书》中也显得古奥艰涩。最先想起来的当然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几句。

【是商的历代先王奠定了今天的王朝,如今商朝不幸遭遇大灾,他们却没有出手相救,就是想要我们离开此地。】

“哦哦,是这一段!”

背错段落的文人咳嗽了几声,略带尴尬地想要挽回一下自己的颜面:“我还以为是上篇,没想到后世人出乎意料从中篇开始讲起……”

【如果你们心怀不满,不服从我的搬迁命令。我家先王会从天上给你们降下惩罚,说:“为什么敢不服从朕的幼孙!”

一旦先王们不高兴,从天上惩罚你们,你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!】

“……”

那背错书的文人沉默了。

《尚书》原文是这个意思吗?好像是这么个大意吧。但是,但是……

他心里支支吾吾了半天,还是没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:

为什么,后世人翻译了一下,变得特别……

流氓且霸道呢……?

【在商人的宗教观念里面,历代商王死后会升到天上去陪伴上帝——不是基督那个耶和华,是商人的一种自然神崇拜,对泛指型天神的称呼——从而监护和保佑着自己的后代,继而对人间降下灾祸或者赐福。

但贵族们的先祖也常会如此。所以他要强调天界上下的权威秩序:表示就算是你们的先祖,也得服从于我的祖上,倘若你们违背我的意志,就连你们的先祖也只会选择“大义灭亲”。】

刘邦:……

捧着酒杯的高祖皇帝沉默着将它摆到了一边,脸上的神色带着莫名的古怪,感觉这番交流有一种他很熟悉的风味。

那什么,你这个“大义灭亲”,是正经的大义灭亲吗?

为什么说出来这么怪呢?

【于是他说:

当年,是我家的先王接纳了你们先祖的投靠,所以到了今天,你们才能做我(像牲畜一样)养活着的人民。

你们心里有恶(竟然敢反对我迁都!),所以会遭到刑罚和杀戮。我的先王会(在天界)追究你们的先人,所以你们的先人也不会对你们出手相救,只会抛弃你们,看着你们死掉!】

“古我先后,既劳乃祖乃父,汝共作我畜民……畜民是这个意思吗?!畜民是这样讲解的吗!”

有宋代的学者已经抓着自己的头发近若疯癫:他们早已习惯这个称呼,就好像将它已然视为一个平常的名词。

但是当它突然被拆解,直白地展现出字面意义上的本意,被贬为牲畜的存在,却猛然间感到一种微妙的不适。

它,若是指的是黎庶——他可能也就平静地接受了。

但是,但是这

是对贵族说的啊,

是对追随着商代先王开疆拓土的官员的后代说的——那不就是相当于对他们士大夫说的一样吗!

宋人学者茫然着一张脸。

他们憧憬的三代贤王,

三代贤王,怎么能表现得跟轻蔑他们士大夫尊严的暴君一样呢!

【除了先祖会降下惩罚,盘庚还要继续动用现世的刑罚进行杀戮,警告那些不愿意追随他搬迁的人:

你们思想顽固,不体谅我的苦衷,还试图改变我的想法,都是在给你们自己找麻烦和痛苦。

就像大家都要坐船过河,就你不愿意,还在船里捣乱不安好心一样——那我只好将你扔到水里去。

最后,这位平静的贤王用诱导和威胁结束了这一次的讲话:

“呜呼!如今我跟你们说的,都不要忘了。”——敢忘一个试试看?

“永远感念我的大恩吧!别做自绝于我的事情。”——不同意迁都就是自己在我面前找死懂吗?

“你们只要在自己心里找到公平,就能懂我的道理,老老实实服从。”——我当然是最公平的存在,是你们不能理解我,不能老老实实服从我啊!

“再有不安心、不听话,想搞点为非作歹的坏事的人。我会切掉你们的鼻子,然后再杀掉你们全家,一个不留。”

“那样的话,新都城里就不会再有你们的子孙后人了。”

“去吧!你们这些活人!”

“现在我就要让你们搬迁,给你们建个长久的家!”】

【嗯,这就是商王向来的作风:

动辄用杀戮和神灵的惩罚作为威胁,少有温情,刻薄寡恩。

生杀予夺的权力在王的手中,再高级的贵族也不例外。

所以任何人活着都是王的恩赐。】!

推荐阅读:

全球基因 帝龙轩宁天琪不渊 鬼门医尊 奶爸的漫威聊天群 网游天龙:我氪金能百倍返还 重生之超级神瞳 总统大人来官宣 水手服与白球鞋 小屁孩 抗战之从土匪开始 不要怂,就是怼 云海牧鲲 我靠吃鬼变强 帝师圣婿 蛰龙修诸世大罗 她成了反派的白月光 给人按摩就能复刻能力 超级透视 待到逐风化尘时 至尊龙卫 半岛:追回失去的时光 妹妹死后,我杀穿地府来复仇! 我的微信连接仙界 超神:暮光星灵,开局手搓核弹 斗罗:从深海魔鲸王开始兴风作浪 重生后被残疾大佬宠上天 她不想做妾 他禁欲,她纯欲 尘缘为何如此难断 每天都在听他的心声 魔族侍妾不干了[穿书] 官海沉浮之美人泪小豌豆本尊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